耳鼻喉科醫生專訪:新冠後遺症全面睇


發佈日期:2022/07/05
  • 分享至:

耳鼻喉科醫生專訪:新冠後遺症全面睇.jpg


新冠疫情持續近三年,全球以致本澳都有不少人染疫。雖然大部份患者經治療後康復,但同時亦面對著種種後遺症。病毒會帶來什麼影響?又有什麼處理方法?社會上仍然眾說紛紜。今期網誌邀請了耳鼻喉科醫生宋家強進行訪談,為大家詳細剖析新冠病毒與耳朵相關的症狀。


感染了2019冠狀病毒病(COVID-19),耳朵或聽覺會出現一些症狀或併發症嗎?此類情況常見嗎?


宋醫生:新冠病毒會引發多種病徵,與聽覺相關的症狀包括耳痛、頭暈、聽力下降及耳鳴。此外,新冠病毒症狀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相似,病情較嚴重者可能會同時患上中耳炎,耳朵疼痛或有腫脹感,好似「谷住谷住」,並出現傳導性聽力下降。


這些影響聽覺的情況並不常見,在國內外眾多新冠病例報告中只佔少數。聽力損失方面,大部份患者損失程度都偏向輕微,一般於一日至八星期內復元。所以,即使不幸確診新冠肺炎,也無須過份擔心聽力會嚴重受損。


新冠病毒有機會導致突發性耳聾嗎?有沒有相關病例?


有機會的。事實上,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都有機率引致突發性耳聾,新冠病毒亦不例外。病毒可能會沿著呼吸道入侵聽覺器官,攻擊內耳,造成發炎,令患者突然聽不到聲音。通常,突發性耳聾會發生於上呼吸道受感染後一星期,但亦有報告指患者在確診新冠病毒兩個月之後,才患上突發性耳聾,雖然無法確定是否由新冠病毒引發。


耳鼻喉科醫生專訪:新冠後遺症全面睇1.jpg


新冠疫情感染人數眾多,突發性耳聾個案亦因而增加。需要注意的是,若患上突發性耳聾,一定要把握時機,在一至兩星期內開始治療,否則聽力可能會永久受損。耳鼻喉專科醫生遇上突發性耳聾個案時,會按病人的徵狀與需要,處方合適藥物治理。



現時2019冠狀病毒病的治療藥物及疫苗,會產生影響聽覺的副作用嗎?


如病人症狀去到嚴重程度,甚至出現肺炎,醫生需要處方強力抗生素、強力抗病毒藥,就可能有相關副作用。然而,近來主流的Omicron變種病毒感染,以輕症居多,使用的藥物副作用微乎其微,不會對聽力造成負面影響。


相較於治療藥物,不少人都對疫苗的副作用感到憂慮。接種疫苗後,由於會令身體產生類似病毒感染的反應,可能對聽力有短暫影響。不過,這種情況極其罕見,要視乎接種者本身有沒有其他疾病;對大多數人而言,疫苗並不會引致永久聽力損失,市民無需過份擔憂。


耳鼻喉科醫生專訪:新冠後遺症全面睇2.jpg


新冠後遺症(或「長新冠」病徵)會對聽覺造成影響嗎?


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佈的臨牀定義,「長新冠」通常是指染疫後三個月內出現、維持至少兩個月,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的症狀。


外國疫情以較早期、較強的變種病毒(如Beta、Delta)為主,對病人身體會造成較深遠的長新冠症狀。若是以相對較弱的Omicron病毒為主,整體而言後遺症不會太嚴重,通常在重症病人及年長患者身上有更明顯影響;常見的後遺症有氣促、咳嗽、疲倦、腦霧、味覺及嗅覺失靈、胸口痛、睡眠質素下降等。


耳鼻喉科醫生專訪:新冠後遺症全面睇3.jpg


「腦霧」,泛指認知能力及專注力下降。聽覺及語言能力與腦部認知功能有密切關聯,聲音進入我們的耳朵後,會在內耳轉化為聽神經訊號,最後再由大腦認知,這就是理解語言的過程。所以,聽障人士一旦患上「腦霧」,語言理解力可能會更趨下降,與人對話交流更吃力。此外,由於新冠病毒會攻擊神經系統,聽障人士染疫之後,出現耳鳴的可能性亦會更大。


如果出現以上後遺症,可以怎樣處理?


多數後遺症都會隨著時間自然改善,所以不必太擔心。感染新冠病毒後,如果三至四星期仍然不舒服,可以先找家庭醫生商討,處方一些紓緩不適的藥物。「腦霧」情況嚴重者,亦可尋求專科醫生(如腦神經科醫生),進行深入的專業檢查,釐清身體狀況,以判斷是否需要更進一步治療措施。






回最頂